close
韓語片名:명량
導演:金漢珉
劇本:金漢珉、Jeon Cheol-hong
演員:〈資料取自 維基〉
崔岷植:李舜臣(朝鮮三道水軍節度使)
柳承龍:來島通總(日本大名、水軍將領)
金明坤:藤堂高虎(日本大名、水軍總大將)
金康日:加藤嘉明(日本大名、水軍將領)
趙震雄:脇坂安治(日本大名、水軍將領)
晉久:任俊永(虛構人物,朝鮮探馬,鄭氏之夫)
李貞賢:鄭氏(虛構人物,任俊永之妻)
魯敏宇:Haru(虛構人物,來島氏忍者)
權律:李薈(李舜臣之子)
金太勳:金鐘傑
大谷亮平:俊沙(原日軍軍官,後投朝鮮)
金元海:裴楔(慶尚右水使)
朴努植:金億秋(全羅右水使)
李承俊:安衛(巨濟縣令)
朴寶劍:裴水鳳
高庚杓:吳堤
李海榮:宋希立

鳴梁.jpg

打仗,也是在打心理戰,雙方都有讀過兵書的情況下,第一時間掌握敵方的軍事機密,那已經是個基本常識了。
日軍時不時的燒殺擄掠,有意的送來一堆頭顱,裡面有著我們的同袍、長官,散播的正是「恐懼」二字,這讓心理素質脆弱的人,很容易就被擊潰。
李舜臣將軍這第二次得逆轉的戰局,面臨的正是手下將官小兵們,已認定自己必定戰敗無疑,生無可戀。〈其實李舜臣也在父母靈位面前,拜別父母,只求死得其所〉
他對他的兒子所以才說,沒有必勝的戰意,用什麼戰略謀劃也沒用。★
 
朝鮮王朝抗日名將李舜臣(日本人稱他為朝鮮王)三部曲電影,分別為《鳴梁:怒海交鋒》、《韓山島海戰》和《露梁:死亡之海》。
首部曲《鳴梁:怒海交鋒》在史實上,實則應是第二部,考量實際拍片成本問題(不曉得賣不賣座),它確實驚心動魄,但也是相較之下戰爭規模最小的。
此時李舜臣雖然被敵國日本所畏懼,但他因為被小人所構陷,所以在形勢危急之下,朝鮮朝庭才想到得仰仗他。(只剩下十二艘板屋船,得對上日本三百多艘戰船)
說起來豐臣秀吉確實令人不得不折服,派了擅長海戰的來島通總來對付李舜臣,可惜,這戰果要不要給空降的來島,豐臣秀吉卻沒有去考量到。

鳴梁2.jpg

雙方的戰力懸殊已讓日本人驕兵(必敗),反觀之下,李舜臣是抱著必死的決心,身先士卒、破斧沉舟,這才讓極度恐懼的殘兵,找回了勇氣。
李舜臣充分利用了鳴梁海域的特性,什麼時候哪個地方會出現漩渦,成功地逆轉整個戰局。
113.12.20
 

見網路影評,說李舜臣三部曲導演刻意用不同的手法拍攝這三場戰役,演員也不同,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不同導演所拍的。
這一分析就覺得很驚奇,首部和二部確實是不同的敘述角度,一個主攻心戰,一個主攻諜戰。
首部曲幸運的是,日軍內部不和,如果齊心讓太閣殿下高興,李舜臣的十二艘板屋船根本不足為懼,只有被碾壓的份。
那時日軍三百多艘,李舜臣還是用他自己一艘跟敵人單挑的方式,來讓其他將官的恐懼轉化為勇氣。
李舜臣雖然為人所敬重,但他是臨危受命,帶的兵並沒有完全是自己的兵。
兵敗如山倒,殘存亦末路。—陳某·《火鳳燎原》

112.12.22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thinker 的頭像
thinker

thinker的部落格

th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